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033)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【所言不空者,已显法体空无妄故,即是真心;常恒不变,净法满足,则名不空。亦无有相可取,以离念境界,唯证相应故。】

“所言不空者,已显法体”,这个是什么呢?这个是真如清净心,是由前面的空去虚妄的东西所显得。虚妄东西去掉所显得,云彩去掉太阳出来,所显得那个光明。

所谓言“空”就是空去妄执,所显得这个真净的本体,所以说“已显法体”,是“空无妄故”所显现。所谓“不空”,不空是指这个东西它不能空掉。“即是真心”,这个就是真心了,这是真如心,用什么名称都可以。

这个心是什么呢?“常恒不变”,无论你在哪一道当中,这个心是不变。“净法满足”,他不缺什么,这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不增不减,他不缺。

“则名不空”,你学《起信论》心里会踏实一点,有个东西不空,要不然都空掉怎么办?没东西了,这里说真心这个体是不空。“亦无有相可取”,底下补充一句,你认为说不空,不空有个东西在哪儿呢?这里说亦无有相可取啊!你说有个东西可取嘛,是什么呢?

“以离念境界”,这是离开妄念所显的那种境界,唯证才能相应,所以说佛法唯证乃知。你证到你自然明白了,不是语言文字去述说就能够达到那种境界。好,这是如实空和如实不空。

【心生灭者,依如来藏,故有生灭心。所谓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梨耶识。此识有二种义,能摄一切法,生一切法。云何为二?一者、觉义,二者、不觉义。】

那么前面这一段是什么呢?是心真如门,真如体,理应如是。从众生心来说,他去掉妄执妄念所显的这个本体,是本来具足的,说明这个道理。

那底下是心生灭门。我们看《起信论》怎么讲这个生灭心啊!“心生灭者,依如来藏,故有生灭心。所谓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”,也就“觉”与“不觉”和合。觉与不觉怎么和合啊!觉是光明,不觉是无明黑暗,怎么和呢?可是无始以来就这么和,就这么过来了。

所以《起信论》讲:生灭心就是阿赖耶识。“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黎耶识。此识有二种义”,这个阿赖耶识有两种意思。“能摄一切法,生一切法”,能含藏一切法,能生起一切法,阿赖耶识本来就这样。它含藏一切种子,种子起现行,它能生一切法,这跟唯识讲的有一点相似。

那么云何为两种呢?这个词当中有两种义:一个是觉,一个是不觉,阿赖耶识里面有“觉”和“不觉”。

那就从唯识本身来说呢?有清净和杂染。如果是清净种子所熏的,那就是清净的无漏法;如果是杂染一边,那就是生死流转。所以这个地方所讲的,生灭体是阿赖耶识,依如来藏故有,生灭与不生灭和合。

那么阿赖耶识与如来藏,这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?应该到底讲哪一种呢?经典所依据的不同,唯识讲阿赖耶识不讲如来藏,那其它经典讲如来藏,像《胜鬘经》讲如来藏。

《起信论》讲如来藏,也提到阿赖耶识。如来藏可以比喻成无遮的阳光,就是没有云彩或雾遮挡的阳光,阿赖耶识是透过云层的光明。听懂吧!阿赖耶识,你要说阿赖耶识,因为它有染污啊!那有不清净的一面。那么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阴光,可不可以这样讲?

现在没有阳光,外面一片黑暗,那么阴光是依阳光而有,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啊!阿赖耶识可以理解为如来藏,那么阿赖耶识是透过云层的光明,可以理解为阴光,是这么一个关系。所以说阿赖耶识,古来的解释有种种说法,不同的翻译所依据的经论里面名称也不太一样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第四讲



阅读原文